王洪文傳_現代_葉永烈_精彩大結局_全文TXT下載

時間:2018-03-10 22:48 /懸疑小説 / 編輯:當麻
獨家小説《王洪文傳》是葉永烈所編寫的戰爭、職場、軍事類小説,本小説的主角王洪文,工總司,張春橋,內容主要講述:平心而論,在“四人幫”之中,認罪文度最好的要算王洪文;張弃...

王洪文傳

作品字數:約28.1萬字

閲讀所需:約5天讀完

小説頻道:男頻

《王洪文傳》在線閲讀

《王洪文傳》第81部分

平心而論,在“四人幫”之中,認罪度最好的要算王洪文;張橋一言不發,瞪着三角眼,以沉默相抗;姚文元總是文嚼字,避重就,至多承認犯了“錯誤”,不承認犯罪;江青則“和尚打瑟—無法無天”,大鬧法,以至寫下《我的一點看法》相抗;倒是王洪文問一答一,問二答二,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早已沒有“造反司令”那副不可一世的神氣。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特別檢查廳起訴書對王洪文的起訴如下:“被告人王洪文,以推翻人民民主專政為目的,組織、領導反革命集團,是反革命集團案的主犯。王洪文積極參與江青奪取最高權的活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十八,王洪文參與制造了上海康平路武鬥事件,打傷九十一人。一九六七年八月四,王洪文組織、指揮了圍上海柴油機廠的武鬥,關押和傷殘六百五十人。

“一九七六年,王洪文夥同江青、張橋、姚文元在全國製造新的东淬。王洪文指使魯瑛派人到一些省,按照他們的意圖編造誣陷重新出來工作的領導部的材料。

“王洪文夥同張橋,以上海為基地,建立由他們直接控制的‘民兵武裝’,多次指示馬天、徐景賢、王秀珍加發展‘民兵武裝’,策上海武裝叛

“被告人王洪文犯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十八條組織、領導反革命集團罪,第九十二條謀顛覆政府罪,第九十三條策武裝叛罪,第一百零一條反革命傷人罪,第一百三十八條誣告陷害罪。”

一九八一年一月二十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對王洪文作如下判決:“判處被告人王洪文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

王洪文表示從特別法的判決,並在最陳述中申明瞭自己的度——也就是本書卷首所引用的王洪文自

一九九二年,全國各重大報紙刊登了一則重要電訊,雲:新華社北京八月四電: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主犯王洪文因患肝病,於一九九二年八月三在北京病亡。

王洪文五十八歲,於一九八一年一月經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終

王洪文於一九八六年患病即被醫院治療至此,王洪文結束了一生的歷程。

冒着上海三十八攝氏度的酷暑,我終於寫完這部三十多萬字的篇,常常了一氣。

屈指算來,我行總題為《“四人幫”的興衰》(初名《浩劫》)的系列篇的寫作,已入第四個年頭。

這是一次艱難的途跋涉。經過四年的苦鬥,終於完成了四部篇:《江青傳》、《張橋傳》、《姚文元傳》,以及這部剛剛完成的《王洪文傳》,分別為江青、張橋、姚文元和王洪文立傳。

行這一百多萬字的系列篇的寫作,最初是從兩本書中得到啓示:一是當時陸陸續續讀到的巴金的《隨想錄》。巴老對於“文革”的刻、尖鋭的鞭答,給了我以思想上的震撼。巴老在《隨想錄》中一再提醒讀者,要“牢牢記樁文革”‘。他説出了振聾發聵的話:“只有牢牢記樁文革’的人才能制止歷史的重演,阻止‘文革’的再來。”

另一本給我以啓示的書是美國威廉·夏伊勒所著的卷《第三帝國的興亡——納粹德國史》。作者掌了納粹德國的四百八十五噸檔案,花費五年半,寫成一百三十萬字的篇。在卷首,作者引用了桑塔亞那的一句格言,那義與巴金不謀而:“凡是忘掉過去的人註定要重蹈覆轍。”

十年浩劫給中國人民帶來的巨創,決不亞於當年希特勒納粹給德國人民帶來的楚。

我決心寫作卷《“四人幫”的興衰》。

我寫出了全書的寫作計劃和採訪計劃,上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

當我着手實現這一龐大的創作計劃時,我這才意識到每牵看一步都異常艱辛。

我希望把作品建立在紮實的史料基礎上。正因為這樣,我在入創作之,着手於大規模的準備工作。我曾説,我是以採訪對象為主,以檔案館與圖書館為兩翼。

檔案是寫作這樣的作品必不可少的參考資料。《第三帝國的興亡》的作者是美國人,由他來寫納粹德國史,美國為他的創作提供了方,作者可以自如地利用那四百八十五噸機密檔案。然而,我卻以一箇中國人去寫中國剛剛過去的十年浩劫,我所需要的檔案絕大部分被視為“區”,不可接觸。最初,為了查閲檔案而來回奔走,花費了許多時間。好不容易辦好了手續,卻又只能坐在檔案室裏抄錄,不許複印,不能拍照。我常常從早到晚坐在那些檔案室裏逐字抄錄,成了一位“文抄公”。現代化的複印機就放在我的旁,我卻不能利用它,只能用筆慢慢地抄着、抄着。大量的貴時間,耗費在抄檔案上。儘管這樣,隨着時間的推移,我畢竟積累了大量珍貴的原始檔案資料。

圖書館是我的另一翼。然而,要查閲“文革”期間的報刊、雜誌、傳單、書籍,手續也是夠煩的。總算辦通了這些手續。我在幾家圖書館裏,閲讀了大量的“文革”報刊、傳單,掌許多史實和採訪線索。我比較了張橋為王洪文那“工總司”所籤的“五項要”,發覺各種不同“版本”的傳單內容各有出入。我不得不“追蹤”原件。

在一家很不顯眼的檔案館裏,我查到了張橋簽字的三份原件。我再據檔案上的説明,得知這三份原件是由誰提供的。儘管那位提供者已調了工作,我頗費周折終於找到他,請他談了安亭事件的真實經過。這樣,把檔案、報刊傳單、採訪三者相結,我才對史實有了比較準確的瞭解。

採訪工作是最為重要的。十年浩劫剛剛過去,許多當事人尚在。對他們行採訪,是寫作本書的至為關鍵的一環。

採訪對象大致上有兩類:

一類是被迫害者。採訪被迫害者,往往很順利。即使不少人是高層領導人,我也都能採訪。不過,他們往往偏重於談自己受迫害的經歷,而對於“文革”內幕所知並不太多。

另一類是“文革”要人。不少人尚在獄中刑。有的即出獄,也在勞改工廠或類似的單位工作。採訪他們往往要經公安部門批准,要花費不少時間辦手續。不過,手續對於我來説,還是其次的;最艱難的是,即使辦好了手續,採訪對象往往不願談。我儘量在事作好詳的採訪準備,提出一系列問題,這樣,採訪對象會逐個答覆,使採訪有一定度。我的採訪是着對歷史負責的行的。我尊重事實。正因為這樣,一些“文革”要人還是願意跟我談,有的一談是一整天。

一九八六年四月,我寫出了《張橋傳》(初稿名《張橋浮沉史》)。這年八月,寫出《江青傳》初稿。接着,寫出《姚文元傳》初稿。

這些作品,沒有一篇能夠發表。這倒並不在於作品本,而是因為有人主張“淡忘文革”、“淡化文革”。特別是在一九八七年,涉及“文革”的作品在中國成了疹仔題材,很難問世。好在我不是一個追急功近利的人。我曾説過,準備十年出版。

我仍繼續我的採訪,繼續查閲檔案和報刊。我對三部作品中的兩部——《張橋傳》和《姚文元傳》,作了大修改、大補充。我反覆研讀了一九八一年六月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國共產中央委員會關於建國以來的若歷史問題的決議》,內中關於徹底否定“文革”和正確評價毛澤東功過的論述,成為我寫作的指導原則。

我希望作品有文學和史學的雙重價值。我相信手頭的卷是會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的。即是冷置十年,在十年仍能面世,仍會擁有讀者。

一九八七年秋,中共十三大的召開,給中國文壇帶來寬鬆的氣氛。《新觀察》雜誌打來途電話,率先連載了《姚氏子》(《姚文元傳》初名)部分章節。不久,港《大公報》徵得《新觀察》的同意,連載了《姚氏子》。內地多家報刊也搞載或連載。

《藍蘋外傳》(《江青傳》初名)原本在一九八七年第一期《青》文學叢刊上發表。當時已經印好。鑑於一九八七年初的形,不得不化為紙漿。該刊在一九八八年初按原發排的清樣重排,一字未易,在一九八八年二期發表。刊出港《大公報》即予以連載,《文學大觀》和《法制文學選刊》也全文轉載。此書以兩個月的速度出書,第一次印刷印了二十萬冊。

時代文藝出版社梅中泉先生來滬,取走了《張橋浮沉史》(《張橋傳》初名),同樣以兩個月的速度印出。

這樣,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原先積醒醒兩抽斗的文稿,竟這麼成了鉛字,飛入千家萬户。

江、張、姚三書的出版,使我下決心把王洪文傳寫出來。

説實在的,雖然關於王洪文的採訪,早在一九八六年已經基本完成,但是我除了寫好一個簡略的提綱及開頭第一章之外,沒有寫下去。因為在“四人幫”之中,我覺得江、張、姚有度,有厚度,經歷曲折,閲歷廣,寫作時拉得開,波瀾起伏。王洪文呢?與江、張、姚相比,顯得保所以,對於這位“造反司令”,我沒有太大的興趣。我寫完第一章,擱筆了。

在一九八八年,當江、張、姚玉書都已改定,我才拿出兩年寫的提綱,重聽當時採訪的一盒盒磁帶,着手寫《王》。我又作了補充採訪。這樣,我終於寫完這部篇。

謝上海國棉十七廠給予的大支持,使我能夠在該廠行廣泛的採訪。我也謝幾十位當事人給予的可貴的幫助,只是我無法在這裏開列常常的名單——雖然其中不少人是當年上海“工總司”的頭目,但是在我向他們行採訪時,大都並不迴避當年的那段難堪的歷史,以歷史的見證人的份如實地向我敍述自己當年的所見所聞。作為作者,我謝他們的坦率和誠摯!

值得順説明一下的是,“四人幫”是一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這四部篇又各自獨立成篇,單獨出版。我在寫作時,作了總安排,各有偏重。例如,寫作《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在《張》書中一筆帶過,而在《姚》中則作為“重場戲”。

安亭事件、一月革命以及一九七六年的上海武裝叛,在《王》中詳鋪陳,而在《張》、《姚》中則只是“過場戲”。

巴金在《隨想錄》中曾再三呼籲,用“受難者的血淚”建立一座“文革博物館”。

磨難重重,“文革博物館”迄今還只是處於呼籲階段。我願把我的這四部篇,化為四塊磚頭,獻給那座迄今尚未工的“文革博物館”吧。

借本書印行之際,向給予熱情鼓勵、支持的時代文藝出版社梅中泉先

全書完

★☆★☆★☆★☆★☆★☆★☆★☆★☆★☆★☆★☆★☆★☆★

小説下載盡在[domain]---宅閲讀【天煞孤星 風】整理

附:【本作品來自互聯網,本人不做任何負責】內容版權歸作者所有!

(81 / 82)
王洪文傳

王洪文傳

作者:葉永烈 類型:懸疑小説 完結: 是

★★★★★
作品打分作品詳情
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